翻译资料
古诗词中妆饰文化的翻译策略
2010年12月8日  来自:博雅翻译公司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3031 次

关键词:古诗词 妆饰 翻译策略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要:中国古诗词中折射出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不乏颇具中国特色的妆饰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中国古诗词中妆饰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翻译中应遵循不同的原则和灵活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译者不仅肩负传达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要进行文化传播。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到文化差异,尤其在面对异质文化时,更需要换位思考,了解原作品中这种异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制定有效、合理的翻译策略。译者应当通过必要的变通手段,克服和消除任何妨碍交际的障碍,取得主客交融的良好效果。本文以古诗词中妆饰文化为例,阐述在其翻译中所需采取的各种策略,以使我国古诗词中的文化在异域留香,经久不衰。

一、中国古典诗词中妆饰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古诗词中折射出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山文化、水文化、茶文化、婚姻文化等。可以说,古诗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面多棱镜。妆饰文化就是众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无数文人墨客以妆饰文化为题,寄托情志,抒发情思,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妆饰不仅包括头式、发饰,也包括面饰、配饰等,花样繁多,风格独特,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长廊的瑰宝。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妇女的发型与发饰都异常丰富而精美,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殊而绚烂的一笔。在古诗词中描写发型、发式的还真不少,有的借以抒发情感,有的则借用以作类比。如周邦彦的“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辛弃疾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欧阳修的“凤髻金泥带,龙纹掌玉梳”等。这些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发式形象。对头式描写的诗句则有聂冠卿的“画堂回,玉簪琼佩,高会尽客词”;张祜的“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等。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头饰的别致新颖,颇具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没有与此相匹配的文化。所谓“面饰”,即今人常说的“美容”,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画眉毛、涂口红、抹胭脂、敷香粉等。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崇尚富丽的朝代,浓妆艳抹是这个时代妆饰文化的主流。对面饰进行描绘的诗句也是俯拾即是。如李商隐诗云:“八岁偷云镜,长眉已能画”;杜甫作诗云:“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等。这些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的绚丽篇章,都充分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妆饰文化,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在古代使用的步摇、额眉、云髻等等,属于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在西方能真正找到对应的词却极少,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能译好这些文化负载词,不仅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要引起歧义。所以说,这类词语在异国的土壤中能不能成活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以译语读者为中心,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把妆饰文化译好译美,愉悦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

二、在全球语境下翻译妆饰文化所采取的策略如上所述,妆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文化范畴,因此妆饰文化的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要正视文化差异,即可以通过采用切实可行、连贯一致的策略来调适原文本中的文化。[1]203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翻译策略归为异化或归化,直译或意译,而应在翻译过程中把各种翻译方法积极调动起来,制定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得以顺利进入译入语体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翻译的目的是要减小或者最小化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相异性。翻译中所涉及的两种语言体系确实存在着一些语言习惯方面的巧合,但相对来说,形式上完全相同的情形并不多见。传统翻译学则认为:翻译是在译入语系统中寻找对等的方式,而翻译中的对等往往是由于源语言系统与译入语系统中在形式上的近似才得以发现并加以确认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译入语系统与源语言系统的语言文化特征即使不直接互指,也可能彼此呼应。[1]184妆饰文化虽然在异域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事物,但是如果在翻译中能够找到最佳或最近的对等形式仍不失为最可取的翻译策略。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采取各种变通手段,正如吕叔湘所说:“译事之不能不有变通。”但变通不同于归化,归化是倾向性的总体翻译行为,表现的极致就是译文读来全不像译文,使得源文本的文化信息丧失殆尽;而变通是局部性的处理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手段,更为注重的是译文能否被接受这个带迫切性的问题。可谓善于变通,允臻上乘。在我国古诗词中的妆饰文化,大部分属于“文化特有项”(culture-specific item),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就要独辟蹊径,采用各种变通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译语读者一睹异国风姿。
(一)以形象事物作依托道家语言观是中国诗性言说方式的基础,重形象思维,这就造就了中国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而西方在传统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影响下,重理性和逻辑,属于表音文字。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表现在文字上也截然不同。在我国古诗词中,很多词语都是象形词,这就造成了在西方中不可能会有相对应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中文造词特点,在对其进行阐释之后,通过以形象事物为依托,把异质文化和盘托出。请看张耒《风流子》中的几句:“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这里抒写的是丈夫设想妻子怀念自己的痛苦情状。

他想像妻子也许在风前月下,芳心懊恼、眉头紧皱的痛苦状。在我国宋代,女子好画眉,并分为很多种,如小山眉、鸳鸯眉、垂珠眉等等,都是根据眉毛的形状来命名,这里的寸眉,指的就是该女子的眉毛像柳叶一样又弯又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形象事物做依托来翻译这类形象词。我们来看译文:How much it grievesIn autumn breezeTo think of her sweet heartAnd of her eyebrows long as willow leaves![2]240在译文中,译者把寸眉译作:“her eyebrows long as willow leaves!”就是以柳叶作依托,形象地把我国古代女子的美眉传递给译语读者,让译语读者在形象的事物中发挥想像,体会这种像柳叶一样又弯又长的眉毛。再看辛弃疾《水龙吟》中的几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是写山,写的是放眼望去,远处那一层层、一叠叠的山有的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的发髻,这里词人是借古代美人形象具体的发饰和发式比喻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愤恨。请看译文:I gaze on far-off northern hillsLike spiral shells or hair decor of jade.Which grief or hatred overfills.[2]412这里译者充分调动译语的积极因素,把“玉簪螺髻”形象地译作“Like spiral shells or hair decor ofjade”。译语中“spiral”是螺旋状的意思,这就形象地把该发式的特点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了译语读者,同时通过对玉簪的形象描绘,在译语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形象的头饰画,由这幅形象的头饰画面又联想到作者无尽的忧愁,很好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思,同时又使我国妆饰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以不切为切既要做到在译文中相对准确完整,又要保证被译入语系统所接受,两者兼顾的难度自然很大。在同样情况下,译入语里缺少或者没有对等,同时又是可以接受或认可的表达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正如翁显良先生所说“以不切为切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并不准确,细细分析,却已尽翻译之事。请看周邦彦《西河》中的几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由古论今,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可是,金陵的山川却依然如故,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就像美人头上的髻鬟。“髻鬟”是我国古时妇女梳得像环一样的发结,错落有致,属于我国文化的专有项,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文化词。在这首词中主要是借“髻鬟”来形容金陵山川的形状之美,所以我们不一定要照直译出,可以淡化源语的文化色彩,以不切为切。译文如下:The ancient town is girt with riverside mountains high,Standing like cloudy hair.The angry waves beat on the lonely city-wall;On the horizon sails rise and fall.[2]266在译文中,“髻鬟”淡化译成“cloudy hair”,虽然没有直译出来,但是把其形状描绘出来了,译语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来理解山的形状。再看张祜《集灵台》中的几句:“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这首诗主要是讽刺统治集团内部的荒淫糜烂和杨氏专宠的气焰。画眉之风在唐代十分风行。蛾眉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眉形,形状似蚕蛾触须一样的长眉。虢国夫人素面朝天去见皇帝,不施妆粉主要点明了与皇帝不寻常的关系,在这里并不是强调蛾眉的美,并且西方读者也无法把美和蚕蛾的形状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淡化源语文化色彩,点明基本义就行。译文如下:The Duchess of Guo StateReceived the Emperor’s grace.At daybreak, trough the palace gate,She rode to see the royal place.Lest make-up should her charms abate,She scorned to rouge her face.Her eyebrows faint she did delineateTo captivate the chief of the superior race.[3]626在译文中,译者把“蛾眉”简化成“eyebrows”,淡化了源语文化色彩,但是并没有影响译文的整体效果。

(三)舍形存意舍形存意是形不在,意犹在,形去势存的翻译策略。其特点是形虽去,意犹在。[4]在妆饰文化的翻译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古代香粉胭脂、首饰佩饰,在译语文化中却苦苦找不到相应的文化,让译者左右为难,与其望洋兴叹,不如舍形取义。这就要求译者要真正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变其形,留其义。这也是解决“不可译”所采取的另一种翻译策略。请看辛弃疾《祝英台近》中的几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中国许多文化习俗在西方是空缺的,比如说在辛弃疾这首词的起首句中“宝钗分”并不是指把宝钗分成两半,一人一半,而是指在与恋人送别时,以分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这样的文化传统在异域文化中一般很难找到对应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舍其形取其义,把原文中的含义通过转变一种方式表达出来,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理解上的歧义。译文如下:E’er since we partedAt Ferry of Peach Leaf,The willow-darkened southern bank’s been drowned in grief.[2]422译文中,译者舍去了“宝钗分”这个文化意象,选择了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译作“E’er since we parted”,虽然形不似,其义却在,当然这是我们在翻译我国古诗词中出现文化缺省的情况下不得已的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应积极地把我国传统文化尽可能多地传递给译语读者,让其体会异域文化。请看欧阳修的《南歌子》中的几句:“凤髻金泥带,龙纹掌玉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词描绘的是一对青年夫妇的新婚生活。在这首词中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位新嫁娘的头饰。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已够华丽了。

在这种发型上再束以金色的彩带,则更加华丽了。她还在头发上插了一把玉掌梳。玉是华贵的饰物,在这饰物上再刻上龙纹,则又更加华贵了。但总的来说就是说这位新婚少妇的头饰之美,凤髻也属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发式,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很少见了,更何况在与我们相隔万里的西方文化中呢?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该词的核心意义,就是这个新嫁娘被各种饰物装饰得很美,在翻译中我们就可以避开面对异质文化翻译的困境,远离其形式,保留基本义。译文如下:Her golden-rib boned hairWith jeweled comb so fair,She comes before the window, holding his hand with a smile.Are my eyebrows penciled in fashionable style?[2]102在译文中,译者直接抓住了原文中的主要意思,把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凤髻”隐含在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把“凤髻”直接译出来,但是其基本意义已表达,译语读者基本能领会到新嫁娘头饰的富丽之美。

(四)保留民族特色代表或体现某个特定语言系统的、富于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信息恰是翻译需要传递的内容,也是译入语读者想要获悉了解的主要方面。[1]221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妆饰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中所特有的瑰宝,我们应竭力在译作中保留这种文化特质,让译语读者也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文化之美,同时也使我国的妆饰文化异域留香,发扬光大。请看欧阳修的《诉衷情》中的几句:“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这首词上片描绘的是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段。从一天早晨写起,帘幕卷,暗示她已起床。轻霜气候而微寒,因微寒而呵手,想见她的娇怯。梅妆是一种美妆,关于梅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南朝宋武帝有个女儿叫寿阳公主,聪明伶俐而且十分美貌,深得皇帝的喜爱。公主非常喜爱梅花。一年的正月,白雪飘飞,恰值梅花盛开,于是她在园中踏雪赏梅,走累了,就在屋檐下小憩,有朵梅花悄然飘落,正好落在了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几瓣淡红的痕迹,衬得公主更加美艳动人。皇宫内的王妃、宫女们见了,纷纷效仿,称之为“梅花妆”,风靡一时。同时也成为中国花卉美容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里是说歌女早上起来描画梅花妆,更突出她的秀慧俏丽。在梳妆中,她把眉儿画得又细又长,作者领会出她这样做是有意的,因为她本有离愁别恨,所以把眉画得很长。

眉黛之长,象征水阔山长。这里“梅花妆”、“画眉比愁”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如果在译文中能够保留下来,直接传递给译语读者,我们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这种策略。译文如下:At dawn she rolls up window screenAnd a light frost is seen.She breathes to warm her hands so fairAnd adorns with mume bolssoms her hair.As she nurses the parting sorrow still,She draws her eyebrow long as a distant hill.[2]98在译文中,“梅花妆”译作:“adorn with mume bolssoms her hair.”译者选择了在译语中保留我国文化理念,这是值得推荐的,翻译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如果能够通过翻译有效地把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那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译语读者也能感受到异域的清风。

(五)移植细节形象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需要再去创造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一般来说已经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之中。文学翻译家只要把原作中包含的艺术形象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就可以了。[5]在中国古诗词中,词人通过对妆饰文化的细节描写来反映生活,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形象词汇是构成异国情调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主体部分。不管它们是否在形象喻理上,优于、等于甚至逊于译语中相应的词汇,都应该积极地、创造性地移植。这样做的优点是给异域增添鲜活的表达。请看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从反面着手写诗人思念家中的妻儿,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夜深了,雾浓了,妻子的头发被雾浸湿了,月光清冷,妻子裸露的手臂感到寒意阵阵袭来,但她仍然独立院中,想到丈夫不知生死,月寒泪落,这是多么凄楚的情景啊!“云鬟”就是指妇女美丽的头发像云一样,在汉语诗词中常以云喻妇女美发。

这也体现了汉语好以形象喻事的思维方式。在译文中我们应尽力保留这种文化特征。译文如下:From her room in Fuzhou tonightAll alone she watches the moonFar away, I grieve that her childrenCan’t understand why she thinks of Chang’an.Fragrant mist in her cloud hair damp,Clear lucence on her jade arms cold———When will we lean by chamber curtainsAnd lit it light the two of us, our tear stains dried?[3]99在译文中,译者把“云鬟”译作“cloud hair”。把这种中国传统比喻形象移植过去,让译语读者尽情发挥想像的空间,体会我国古代妇女发型之美。(六)寻求呼应在妆饰文化的翻译中,如要寻求完全对等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不断地把两种语言符号进行对比,看原符号和译入语符号是否大致吻合,找出其共同点或是相似之处,[1]223寻求呼应,把在翻译中可能产生的失真走样减少到最低限度。请看欧阳修《临江仙》中的几句:“凉波不动,簟纹平。水晶双枕畔,傍有堕钗横。”这首词是通过对月色的描写,人归帘下,夜很深。把凉波比作簟纹,已妙极,又下“不动”字,下“平”字,力写静处生凉之境。水晶枕,加倍渲染画栋玉钩,是以精美华丽之物写理想的人间境界。而结以钗横则写出夏夜人不寐的情状。堕钗指的是古代妇女在把头发挽束成堕髻时所要用的钗子。请看译文:But by the crystal pillows twinThere is left a hairpin[2]112在这里“堕钗”译作“a hairpin”,很可能此“hairpin”并非一定是我国古代妇女所用的那种钗子,但是也大同小异,都是指妇女用在头上的发卡,通过这一饰物能传达这种夜不能寐的意境才是最关键的。

(七)仿造对应仿造对应法就是借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单词来表达妆饰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即通过英语中已有的单词的重新排列组合向英语语言中输入妆饰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和表达法,使译入语读者品尝到源语的语言和语法在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妙处。但是这种对应译法并不是经常能用上,如碰巧有之,则不妨用之。请看聂冠卿《多丽》中几句:“画堂回,玉簪琼佩,高会尽客词。”这首词是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在观光游览之后回到画堂,满目的玉簪琼佩,参加高雅的聚会都是骚人墨客。这里玉簪琼佩指的是古代社会经常使用的各种玉佩和簪子,显示其富丽堂皇。请看这几句的译文:Come back to painted hall,The poets meetThe ladies sweetWith jade hairpin and jasper pendants one and all.[2]118译文中“玉簪琼佩”就是采取了仿造对应法,字字对应。玉正好对应英语中的“jade”,簪就用“hair-pin”,琼佩就是指碧玉般的佩饰,这里对应译成“jasper pendants”。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给英语语言输入新的概念,传播异域文化。

三、结 语
以上通过对大量古诗词中妆饰文化翻译的分析比较,笔者发现妆饰文化的翻译策略十分多样化。如同上述,既可以像前四类那样:采取各种灵活变通的方式对妆饰文化进行处理,或以形象事物为依托,或以不切为切,或舍形存意,还可以对妆饰文化进行释义;也可以采取保留的方式,把我国的文化尽可能地进行传播。当然,最后两种策略也是我们各种翻译策略的必要补充,在碰巧有之的情况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以上七种翻译策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其他翻译策略的存在,也不排除未列入本文的翻译策略比以上策略更适用的可能性。同时,笔者认为,以上的翻译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异质文化的翻译,具有相通性。总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要始终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努力保持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特征,并尽可能向世界传播本国文化,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异域留香,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孙艺风.视角?阐释?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许渊冲.宋词三百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3]吴钧陶.唐诗三百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上篇文章: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好莱坞大片的片名的文化特征
下篇文章:商务英语口语课的现状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博雅翻译

成都博雅翻译公司

电话:028-86183368 028-86180138

微信:13688066333

E-mail:cd@boyafanyi.com

QQ:3263323137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花牌坊街168号花都财富大厦15层

博雅(深圳)多语言翻译有限公司

电话:0755-23995119 13302464450

微信:13302464450

E-mail:sz@boyafanyi.com

QQ:3417578828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紫竹七道8号求是大厦西座28层

上海朗传翻译公司-博雅(上海)客户服务中心

电话:021-52655155 13817937934

微信:13817937934

E-mail:sh@boyafanyi.com

QQ:3473806116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汉中路158号汉中广场11层

重庆博雅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23-88950448 023-88950449

微信:18725805778

E-mail:cq@boyafanyi.com

QQ:2823644970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46号九街高屋A座12层

官方 网址: http://www.boyafanyi.com
成都博雅翻译公司
Copyright © 2000 - 2020 Learned Transl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博雅翻译 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5936号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