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历史,不同的视角,此书内容为苏联驻华大使首席翻译的独家揭秘――
《直译中苏高层会晤》一书系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古达舍夫・里萨特・萨拉甫京诺维奇(中文名字:顾达寿)的回忆录。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曾作为苏联外交部特使在中国前后工作了12年,从普通译员一直到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首席翻译,曾亲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经济建设、政治运动、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风云。他多次担任中共高层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柯西金、米高扬等重大会晤的翻译。书中对其间发生的某些历史事件作了客观的描述,并首次披露了苏联与中国领导人高层会晤中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和轶闻轶事。
●作者担心:“赫鲁晓夫恐怕不是毛泽东的对手”
1958年夏天,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首次亲率苏联代表团赴华进行国事访问,当时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存在分歧,顾达寿担任苏方翻译。顾在书中透露,他“深知毛泽东知识渊博,谈吐非凡。”会谈前,他担心“赫鲁晓夫恐怕不是毛泽东的对手。”他分析,“从会谈始末给我的印象来看,我感觉到毛泽东是看不起赫鲁晓夫的。据我后来了解,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点名批判赫鲁晓夫,讥讽他是‘不读书不看报专靠以势压人窃取党的名誉的大党阀’”。
在这次会谈中,赫鲁晓夫向毛泽东介绍了关于苏联将调整的对外政策,包括与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关于对“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根源”这个问题的重新评论;关于苏联对中国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不同看法。赫鲁晓夫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表明他的看法代表了苏共中央的观点。赫鲁晓夫的观点立即遭到毛泽东的严厉驳斥。毛泽东对一系列政治敏感问题的鲜明立场,使赫鲁晓夫明显感觉到谈判的气氛对苏联方面不利,但是,他无法说服中国领导人接受苏联的观点,也没有过多地与毛泽东争论。接着,赫鲁晓夫提出关于苏联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苏联在中国设置“长波电台”这两个重要问题,请中国领导人考虑,这是赫鲁晓夫此行来北京与毛泽东谈判的主要目的。
赫鲁晓夫滔滔不绝地谈论了苏联将要实施的这个战略性计划的理由,以证明苏联的这个计划是对中国最大的军事援助。然而,毛泽东不等赫鲁晓夫说完就立刻严正指出:苏联实施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的蓄意侵犯。顾注意到,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完这些话,瞪了赫鲁晓夫一眼,于愤愤不平中竟忍不住骂出声来。这时,顾当然不能对赫鲁晓夫翻译毛泽东骂他的话,但此刻赫鲁晓夫已经坐不住了,他显得非常烦躁不安,并且似乎感觉到毛泽东刚才是在骂他什么。于是赫问顾:“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顾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顾,又看着毛泽东,也对顾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这时,顾听见在场的中国翻译将顾与赫鲁晓夫的对话也悄悄地翻译给毛泽东听。这时,毛泽东反而平静地笑了,对赫鲁晓夫朗声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对原则问题是不让步的,这个原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看来我们之间有些原则分歧还要继续争论下去啊!”
会谈结束时,赫鲁晓夫依然沉默着。毛泽东则微笑着对他说了声再见。这时,赫鲁晓夫才从沉思中站起身来,迎向前去,无可奈何地与毛泽东握手告别。顾达寿将这两次会谈的真实情况在本书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北京会谈纪实》一文中作了披露,并且根据其观察和感受对苏中关系的演变作了分析。读者从中可以管窥到苏中关系在那个时期所发生的变化的缘由始末。
●周恩来为什么要宣布突然回国
●周恩来为什么要宣布突然回国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当政。1964年10月30日,勃列日涅夫邀请中共代表团来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祝活动,借以缓和苏中两党的不正常的关系。周恩来亲率团赴莫斯科,然而,其间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周恩来宣布要提前回国。起因是在11月7日,当苏联领导人会见各国代表时,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走到周恩来跟前,说了几句表示欢迎的话,接着突然冒出一句令人感到惊讶的话:“我们已经把我们的一个笨蛋赶下了台,现在轮到你们……”顾达寿试图打断他的话,但并没起作用。马林诺夫斯基毫无顾忌地说,“该把你们的笨蛋赶下台。”周恩来当即表示抗议,苏共高层为此多次道歉,周恩来勉强呆够一周。这次非正式的谈话中影射诋毁毛泽东的事件,一个没有公开的历史插曲实际上已经破灭了苏中两党和解的可能。本书中《周恩来在克里姆林宫》一文真实地披露了顾目击的这个历史镜头。
●书中披露诸多悬而未解的历史之谜
在书中,新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悬而未解之谜,均属国内首次披露。如,1971年林彪“7・13”事件爆发时,顾达寿正在中国,坠机事件发生后,苏联外交部立即指示驻华使馆尽快了解情况。于是,顾达寿前往蒙古了解真实情况。书中,他透露“我看见飞机残骸上有枪击的痕迹,而且可以判断子弹是从机舱里射出的。我们无法猜测飞机坠落前,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飞机上九具尸体全部被烧毁,为了确认无误鉴定林彪尸体的真伪,顾达寿提议通过检验牙齿来确认,因为林彪曾经在苏联就医期间治疗过牙齿,苏联保存了其牙齿档案,于是莫斯科指示,现场取下林彪头颅,同时收集飞机残骸标本和有参考价值的物件送往莫斯科。据顾达寿回忆,后来,莫斯科方面很快确认了死者林彪的身份,“我想他的头盖骨应该现在还保存在莫斯科。”但是至于林彪为什么“叛国”等等,莫斯科没再传来任何消息。
●作者认为,邓小平为恢复苏中友好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作者认为,邓小平为恢复苏中友好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据顾达寿在书中所述,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不论是安德罗波夫还是契尔年科,都曾经考虑与中共新的领导人通过对话和会谈来消除隔阂和分歧,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但顾在书中也深刻地指出,从勃列日涅夫执政之日起,当年苏联的老人政治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优化和改革,一些老一代的苏共领导人依然墨守着僵死的教条和观念,他们未能及时思考和解决如何制定新的对内对外政策,特别是研究如何妥善处理和改善苏中两国的外交关系等重大问题。因此,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友好的历史使命实际上落到了两国新一代领导人的肩上。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已经看到了戈尔巴乔夫施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于是他试图从经济体制上推行全面的“私有化”改革,而且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作者还清醒地指出,而这时候,他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经过拨乱反正和医治“文革”创伤之后的中国,在卓有成效的改革开放中已经走在俄罗斯的前面。顾认为中国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中共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魄力和胆略,是他为国家制定了先从经济体制着手改革的长远规划,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这使中国迅速改变面貌而令世人瞩目;是他为恢复苏中友好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他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本书作者在中国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与邓小平素有交往,他在书中写道:“至今我仍记得他可敬的音容笑貌。”作者的更多的回忆都写进本书中《百年回忆邓小平》一文。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文已被浏览 1197 次)